孩子犯错时,你说对了吗?
教育是修复,不是二次伤害
前几天在超市看到一幕:一个孩子非要买那种花花绿绿的零食,妈妈一脸"我就知道不好吃"的表情,但还是买了。结果孩子吃了一口,真的不喜欢。
你猜这时候妈妈说什么?
"看吧,我早就说这个不好吃!"
这句话是不是特别耳熟?我们多少人都听过,甚至也说过。
可是你知道吗?这句话的杀伤力有多大
孩子在尝到零食不好吃的那一刻,已经知道自己错了。他的小脸上写满了失望和懊恼,这时候他最需要的不是"早就告诉你",而是一个理解的拥抱。
那二十块钱的零食钱,就当交学费了。这可能是最便宜的犯错成本——用一次小小的浪费,让孩子学会了选择时要谨慎。

犯错不是教育的时机,是拉近距离的时机
孩子摔倒了,你不会说"我早就叫你别跑那么快";孩子感冒了,你不会说"我早就让你多穿点"。那为什么在其他事情上,我们总忍不住要说那句"早就告诉你"呢?
其实啊,犯错的那一刻,孩子心里最脆弱,也最需要理解。这时候你给他温暖,他记住的是"爸爸妈妈理解我";你给他说教,他记住的是"我又让爸爸妈妈失望了"。
💡 试试这么说:
"没关系,妈妈小时候也经常选错零食。"
"这次知道了,下次我们就能选到更好吃的了。"
"要不要试试旁边那个口味?"
真正高明的教育,在孩子做对的时候
我们总把眼睛盯着孩子哪里做错了,却常常忽略他们做对的时候。其实强化正确永远比纠正错误更有力量。
孩子主动分享了玩具,要及时说:"你刚才分享的样子真棒!"
孩子认真完成了作业,要具体地夸:"今天写作业这么专注,进步真大!"
🌟 记住这个公式:
具体行为 + 你的感受 = 有效鼓励
"你刚才主动帮妹妹捡起玩具(具体行为),妈妈看到特别感动(你的感受)"
错误是智慧的磨刀石
想想我们自己的人生,哪个重要的道理不是从错误中学来的?早犯错比晚犯错好,小错不断才能避免大错。
让孩子在小时候经历选择错误、判断失误,其实是在给他们接种"犯错疫苗"。等他们长大了,面对更重要的选择时,就有了免疫力。
教育不是要把孩子改造成完美的人,而是唤醒他们内心向好的力量。成长,从接纳错误开始,从理解开始,从每一次"没关系,我们再来"开始。